在2022新华三技术战略沟通会上,紫光云宣布由同构混合云升级为分布式云,在维持同构混合云统一架构不变的基础上,将持续构建行业云所需的云数智三维能力,打造一个能够实现任意位置、任意规模、任意应用、任意模式的分布式云整体方案。
什么是分布式云?根据Gartner的定义,分布式云是指云服务提供商(CSP)将公有云服务分发到不同的物理位置,由CSP统一负责云服务的运营、治理、更新和演进。
事实上,分布式云于2019年就被提出,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概念。如今,新华三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分布式云架构体系。不仅研发中心实现了分布式运作,几乎所有的研发人员也可以在云上进行办公。除此之外,华为云、浪潮云,以及AWS都发布了自身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
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业务模式转型。这意味着,相较于目前大多数公有云服务所采用的集中模式,分布式云代表着云计算的未来。
分布式云代表着混合云的迭代演进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产品与研究开发部总裁柳义利表示,同构混合云和分布式云两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技术架构的演进。从技术上来看,混合云解决了云资源的配置问题,企业可以按需匹配云资源、拓展云资源;分布式云解决的则是云资源的位置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多云管理。
与混合云一样,分布式云面向的依旧是多云模式,一般包括中心云、本地云、边缘云等。但为了更好地实现多云管理,分布式云会比混合云更强调统一架构、持续迭代。另外,分布式云致力于解决多云战略带来的云资源位置问题,例如,不同的云应该部署在哪个位置,云与云之间又如何协同等。
具体来讲,分布式云能够为那些要求低延迟传输、降低数据成本、数据驻留的企业提供一个灵活的环境,同时还使得企业的云计算资源能够更靠近数据和业务发生的物理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分布式云提供了自上而下的统一架构,使得从核心数据中心到托管机房,再到边缘节点等各种计算场所,都能采用同一套技术。
“真正的分布式云,并不需要多云管理平台。对于边缘、中心、多地市等不同节点都采用统一的代码、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以及统一的入口和认证机制,使得业务及数据都能无缝平滑迁移。不仅如此,一套‘完美’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还应该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应用,以及云原生等一系列技术。只有所有技术都实现分布式,才能将云解决方案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柳义利如此说道。
分布式云更符合客户部署云的方式和需求
长期以来,云厂商都在致力于推动企业、园区、政府等领域快速向云端化发展。有的客户自建数据中心,有的把数据交给第三方服务商,有的将数据部署在托管提供商的边缘站点,有的将云数据交给了公有云厂商,有的甚至数种方式并存。现在看来,只有分布式云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多云并举、多地部署。
分布式云允许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在非常接近数据位置的地方执行相应任务,从而提高业务分析的速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边缘场景中进行部署有助于解决以前在多云或混合云中被忽视的合规性问题。因为,分布式云和边缘计算共同实现了在复杂多云环境中所有系统的一致性。
由此看来,云边协同将成为分布式云的一个重要特性。这就像眼前的设备与远方的云之间部署了无数的“分布式云”,将一部分云的功能前置,有助于打通数据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从具体应用上来看,实现“云边协同”首先需要在边缘环境中部署智能设备,使边缘端能够处理这些关键任务数据并实时响应,提供近距离的数据传输与分析,将很多工作部署在本地,既可以大幅减少对传输资源的依赖与消耗,又可以大幅提升本地响应速度。
同时,只靠边缘设备处理局部数据,无法形成全局认知。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借助云计算平台,通过收集数据来进行第二轮评估、处理和深入分析,实现信息的融合治理,确保数据既满足安全隐私方面的需求,又可以发挥云服务快速迭代的优势。最终,通过分布式计算技术和合理的资源调度管理,对边缘计算节点的算力、存储等资源和云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高效协同平台。
以石油行业为例
油气开采、运输、储存等各个关键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数据。在传统模式下,需要匹配大量的人力资源,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延时大、信息不及时等缺点。而边缘计算的加入刚好消除了这些缺点,与云端交互后的数据经过加工分析不仅具有高价值,还极大地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为后续进一步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及应用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