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没有容灾备份,就没有数据安全

  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2年9月16日下午,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内的中国电信大楼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数十层楼体燃烧剧烈。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很快将火势控制,目前大楼明火已被扑灭。虽然发生大火,但由于数据容灾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未因此造成通信的中断。

  灾难造成的财产的损失是数以万计的,但不仅限于是财产,还有设备上数据的丢失。随着储存和传输设施在灾害过程中受到物理上的损坏,数据的安全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而数据的丢失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因为数据直接联系着各产业的信息档案,对于国家生产、建设以及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都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灾难面前,若不提前加强预警和防范,居安思危,做好数据的容灾管理,就很难对灾后重新投入生产、保障行业信息数据有所参考有个清晰的规划和认识。

一、灾难与数据安全

  在云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增长的数据容量,给数据的存储和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从传统熟悉的 IT 架构到以云架构、虚拟化、超融合为代表的技术升级迭代,使得数据保护的技术手段也要加速。因此对于容灾和备份而言,既是一个契机,也是挑战。

二、容灾与备份

1. 定义

  备份是预定义的数据集合的副本,是数据保护的根本方法,它反映了数据集合在某个时刻的静止状态,备份文件是所有数据保护架构的支柱,备份的目的在于恢复。

  容灾是在备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从这个层面,一般将容灾划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应用容灾是指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发生时,备端系统迅速接管业务继续运行。

2. 联系

  容灾和备份都是数据保护的两种方式,特别是在灾备一体机出现后,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功能往往被包含在里面,彼此相辅相成,这也可以看得出来两者之间功能上的相关性。

3. 作用上的区别

  “容灾”与“备份”不是同一个概念,“容灾”是目的,而“备份”只是实现容灾的其中一种手段,不是唯一;“备份”只是将数据 COPY 一份,在其他介质保存,当数据丢失了,有“备份”可以用于恢复,无论手动还是自动,而有副本就相当于完成“备份”了,至于恢复不恢复,恢复完了没有,与“备份”是没有关系的,那属于“容灾”的范畴了。

  我们日常将东西考到 U 盘,光盘,移动硬盘也就是备份了。而“容灾”是为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的部署,达到出现“意外”的时候,业务不会中断或者中断后会自动恢复(注意要自动,而且恢复时间很短)。例如服务器、网络、存储哪一点出现问题,都会中断服务,所以这个时候每个点都需通过技术手段做保护,这就是容灾要考虑的事情。

  与“备份”不同的是,例如你的硬盘挂了,买一个新硬盘,你再将移动硬盘的数据拷过来就 OK,但是这个过程中是要停止服务的,恢复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容灾”是要不中断服务的,例如说你有 2 台电脑,然后两边数据是实时同步的,忽然一台的硬盘坏了,不要紧,直接到另外一台办公好了,因为实时同步,坏了的那台的数据这边没坏的这台也有,这种就相当于容灾了。

三、等保测评与容灾备份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国家标准(GB/T20988-2007)是我国灾难备份与恢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编制的,该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审批、实施和管理,并参照国际标准 SHARE78 的 7 个层级定义,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6 个灾备能力等级要求。下面,概括性地介绍各个层级的内容:
1 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存放。
2 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设备冷备。
3 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部分业务热备接管。
4 级:数据定时备份+异地业务热备接管。
5 级:数据实时备份+异地业务热备接管。
6 级:零数据丢失+远程自动接管支持。

  • 小何同志 说:

    再次测试下评论功能。

    2022-11-7 08:33:35 Google Chrome 103 Windows 10回复
    Copyright © XiakeShu.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浙ICP备11004787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