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意义、概念框架、理论逻辑、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

  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标志着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上升至顶层设计层面的高度。此后,中国积极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探索,覆盖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农民手机培训等方面。然而,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整体进展和成效还不是十分理想,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城乡数字鸿沟依然显著存在,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各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新时期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和工作指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自中央提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后,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战略推进逻辑(彭超,2019)、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张鸿等,2020)、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常倩、李瑾,2019)、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崔凯、冯献,2020)、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夏显力等,2019)、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沈费伟、袁欢,2020)、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表征与推进策略(殷浩栋等,2020)等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论断,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学界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建设数字乡村、什么是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是什么、数字乡村该如何建设等等,尚未形成清晰认识和普遍共识。作为新生领域,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有必要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着手。本文对此作出积极的响应,归纳阐述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概念框架、理论逻辑和基本路径,以促进形成具有广泛导向意义的基本认识,奠定该领域话语体系构建的基础,最后本文还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一、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明确历史使命,坚定发展方向,增强奋斗决心,提高执行标准,统一行动意志。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在立足“三农”、对标城市、审视全国、放眼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黄祖辉,2018),而数字技术能够渗透到乡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对资源配置的集成与优化作用,带来颠覆性创新和创造性破坏,助力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拓宽乡村振兴的通道。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新形态、新引擎、新基座,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化赋能加速重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完成转型升级。

(二)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追求城乡共生共建共享共荣,强调双向互动、深度融合,要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张海鹏,2019;魏后凯,2020)。应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打通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与服务贸易,促进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还能使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能力素养、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善,使农村居民更好地共享国民经济发展红利和现代技术进步成果。建设数字乡村,有助于促进全面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形成城乡生命共同体。

(三)建设数字乡村是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主要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数字中国战略思想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的有机构成部分,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数字乡村建设明显滞后,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 年)》显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 33%,而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仅 7.3%。因此,必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催生和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为实现网络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还可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筑牢数字中国的根基。

(四)建设数字乡村是增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必要举措

  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表现出卓越成效,呈现逆经济增长态势,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和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多个国家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试图加快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中国应该积极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建设数字乡村,有助于扩大数字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市场,激发信息产业纵深发展,培育更多数字人才,激励数字人才下乡投资与服务,诱导外出务工求学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优化,改善农村人力资本,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对增强中国在科技、人才、农业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建设数字乡村是应对全球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

  在经历了短暂的复苏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动能不足、增长持续放缓,尤其是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全球经济继续下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政治局势波谲云诡,国际贸易关系不断演化。应对疫情防控、政治关系、贸易摩擦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既是供给的主力,也是消费的腹地。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乡村正在成为生产与消费的一个新兴地理空间。建设数字乡村,一方面,有助于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对农业稳基础、保供应、提质量、增效益的赋能力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打通内循环的堵点,促进释放县乡市场的巨大内需潜力,形成城乡双循环互相促进、区域多循环融合发展的国内大循环格局。

二、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概念框架

………………

  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概念框架、理论逻辑、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 PDF 完整版下载(文字可复制):

https://www.aliyundrive.com/s/Kj4gx8FbfMV 提取码: i17d
Copyright © XiakeShu.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浙ICP备11004787号-12